2022年百度直營電商行業分銷商引入告知函
百度全球首推「汽車機器人」,李彥宏: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2021-08-21 閱讀:100261
人們總是無法停止對科技世界的探索。
今年春晚,一群機器?!竿鼗恼摺沟巧衔枧_;幾天前,雷軍在聲情并茂的演講中推出了 Cyberdog 「鐵蛋」;將視線移至天空之外,馬斯克一直鐘情于 SpaceX 的載人登月計劃。
除了在各類科幻電影中的所見,你很難想象,現實生活中智能汽車和機器人兩個概念結合究竟會是什么樣子。
此前百度李彥宏在WAIC大會上表示,智能汽車未來更像智能機器人,或者反過來說也對,也就是未來機器人的主流方向,更像一臺智能汽車。
直到今天,人們對這一全新的汽車產品形態有了更具象的認知——
8月18日,百度與央視新聞聯合舉辦了百度世界大會2021,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汽車機器人。
從外觀來看,它完全不同于當下任何一款汽車產品:
自動鷗翼門、全玻璃車頂與外部傳感器融為一體,而車輛前方的視野會盡收于車內的超大曲面屏中,車內不設方向盤、踏板,看起來非常賽博朋克。
這款汽車機器人的內核同樣顛覆了傳統汽車的設計概念:
據官方介紹,汽車機器人不僅可以實現 L5 級自動駕駛,解放人的雙手雙腳;還可以跟人交談、服從人的指令并主動提供服務;基于百度大腦的 AI 能力,它還具備自我學習和不斷升級的能力。
簡而言之,在「汽車」這個移動空間的屬性上,它還可以是你的駕駛員、助理、管家。
汽車機器人,劃時代的汽車產品新形態
從過去到未來,從馬車到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到電動車,人們一直在追尋更安全的、更便捷的、更智能的出行方式。
百度的汽車機器人則是顛覆了傳統的汽車產品形態。
官方表示,汽車機器人是百度多個部門聯合設計與研發的成果,集百度多項最先進的 AI 技術之大成,得以實現李彥宏口中所說的「能移動、懂交流、會學習」的三大功能。
能移動——國內首款L5 級自動駕駛車輛
據了解,在移動方面,汽車機器人具有 L5 級自動駕駛能力,完全不需要人駕駛。而這一能力源于百度Apollo 的自動駕駛能力、5G云代駕能力,以及車路協同能力。
盡管百度當前的車隊規模、測試里程、相關專利的數量都堪稱是國內之最,但出于安全的考慮,百度現階段大部分自動駕駛車輛的座位上還保留了安全員。
為了將更加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系統推向市場,百度做了足夠多的努力。其中就包括打造更強大的 AI 司機能力,即通過完備的系統設計來形成多重保障,以應對各種復雜的場景、保證駕駛的安全。
資料顯示,百度目前在城市道路的綜合送達成功率達到 99.99%,安全性已經超過一般的人類駕駛員。
在北京、廣州、長沙、滄州等特定區域內,百度全無人駕駛的出行服務已面向公眾開放。這或許也在很大程度上印證著百度對自身技術實力的自信。
隨著百度現有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迭代,汽車機器人完全有能力實現完全不需要人駕駛的 L5 級自動駕駛。
懂交流——人機交互無障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動駕駛發展的實質,到最后都會是安全地完成從 A 點到 B 點的運輸任務,從車輛起步、到自動駕駛、到停車,整個過程是相對固化的。
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艙內的人機交互才是提供差異化體驗的根源。百度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在人機交互方面,汽車機器人通過語音、文字、視覺甚至觸覺等多模交互讓乘坐用戶的需求得到更加自然的響應,可以為乘客提供出行、會議、娛樂、內容等全場景服務體驗。
其中,語音是實現人機交互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百度的一大先進技術。
在此之前,百度在 AI 語音領先的優勢就已遷移到了汽車產品之中。比如小度助手汽車版已經搭建了全新 Feed 流式交互框架、全雙?多模融合交互、SMLTA 離在線語音模型等多種全新的交互方式。
未來,這些語音相關技術都有可能助力汽車機器人實現與乘客之間的無障礙對話,成為其主動提供服務的技術基礎。
會學習——自主決策、自我學習
另一方面,汽車機器人基于百度大腦的 AI 能力可以進行思考并自主做出決策。
這款汽車機器人需要服務各種場景,而現實世界中的各種挑戰無不在對汽車機器人的自我學習和不斷升級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其龐大「體型」之上承載了紛繁復雜的零部件,汽車「特質」之下又暗含了對安全可靠性的極高要求。要讓機械結構與軟件協同起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運轉起來,并非易事。
另外,即便在測試環境下運轉良好,真實使用場景下遇到的困難也可能超乎人們想象。
這也是為什么業內有人表示,只有懂 AI 的企業才能打造出真正適合 AI 時代的汽車產品。
總得來看,汽車機器人并不是一款簡單的汽車工業制造的產物,而是百度多項最先進的AI 技術在綜合場景上的運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由此,無論是在外觀設計方面,還是在對自動駕駛以及人機交互的理解層面,智能汽車行業對于未來汽車形態的想象都多了一個可以借鑒的樣板。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汽車機器人的推出也是一次偉大且冒險的創新——
汽車產品涉及到人身安全,深耕這一領域既要有承擔風險的意愿,也要有承擔風險的能力,能夠致力于這一使命達成的公司并不多。
蘿卜快跑,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到來
自動駕駛的下半場已然來臨。
沒有人會懷疑,規?;虡I運營對于自動駕駛下半場角逐的重要性,而出行平臺無疑是普羅大眾進入自動駕駛世界的入口。
對于百度而言,本次發布的全民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蘿卜快跑」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事實上,百度重倉 Robotaxi 是極具前瞻意義的。
根據 IHS 于近日發布的相關報告,整個共享出行市場的市場規模在 2030 年將達到 2.25 萬億元人民幣。其中 Robotaxi 會占據 60% 比例達到 1.3 萬億元,頭部服務商或占據超 40% 的市場份額。
隨著「蘿卜快跑」的投入使用,百度的 Apollo 無人車將會進一步融入大眾的生活,以一種常態化的類似網約車的出行形式存在,作為現有運力的補充。而百度 Apollo 無人車正是汽車機器人的雛形。
目前,百度正在摸索自動駕駛的行業定位和定價模型,宗旨是——
既不讓自動駕駛高高在上,遠離老百姓的日常出行,又要尊重基礎的商業邏輯,讓自動駕駛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商業閉環。
經過 Apollo 過去兩年的 Robotaxi 運營實踐,蘿卜快跑為面向大眾提供商業化運營和多元化增值服務做了更多準備,底層邏輯在于如何讓用戶體驗更流暢、車隊調度效率更高等。
Apollo Go 是從實驗室走向公眾的第一代出行平臺版本。界面上能夠清晰地顯示上下車站點、車輛行駛路線、以及客服電話等必要的信息。
迄今為止,Apollo GO 是開放城市最多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落地城市包括北京、長沙、滄州、廣州等。通過 Apollo Go,上述城市基本可以在無人車出行方面做到無門檻打車。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2021 年上半年,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已累計接待乘客超過 40 萬人次,測試里程超過 1400 多萬公里,自動駕駛專利數量超過 2900 件。僅僅在北京亦莊,Apollo Go 每天訂單完成超過 1000 單,涵蓋早晚高峰。
這些數字既是百度運營落地的堅實基礎,也是百度開啟下一階段規?;虡I運營的底氣。
回首此前百度 Apollo 的落地腳步可以發現:自動駕駛商業化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比如,百度于去年 8 月在北京落地 Robotaxi,僅花了一個多月時間,便向公眾全面開放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半年時間便開放了完全無人駕駛規?;虡I運營。
相比之下,前年百度 Robotaxi 正式落地長沙,到向長沙市民全面開放,歷時近 7 個月。
有了「蘿卜快跑」的加持,百度 Apollo 未來將開拓更多運營城市和出行場景。
交通出行,正在實現全要素智能化
事實上,無論是汽車機器人還是蘿卜快跑平臺,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百度 Apollo 歷經八年耕耘的根基之上。
自提出“All in AI”的戰略以來,百度對 AI 技術的研發投入超過 1000 億元,其中智能駕駛是其最為重視的賽道。不僅資源盡量向其傾斜,李彥宏本人也曾多次為 Apollo 無人車站臺。
在百度內部的組織架構上,智能駕駛也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今年,百度還創建了獨立的汽車子公司。
截止目前,百度已經實現了自動駕駛出行平臺、“樂高式”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以及集度汽車的全布局。背后的深意在于:
一邊賦能車企、賦能出行領域,為自己尋求短期的變現;一邊正式下場造車(集度),為技術的長期發展提供落地試驗田。
不少跡象表明,上述短期和長期的兩個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短期來看,百度已經找到了自動駕駛技術短期變現的方式。
賦能出行領域,未來 3 年內,百度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將拓展到 30 個城市,車隊規模擴大至 3000 輛,預計在 2025 年實現盈利;賦能車企方面,2021 下半年百度每個月都會有一款新車上市,而每一個訂單都能為百度帶來一定的回血。
長期來看,百度正在嘗試通過造車來打通技術-產品-造血的閉環。
眼下,集度汽車的運營、設計、產品研發、工程軟件等核心團隊已基本搭建完畢,團隊規模達到數百人的量級,并且將在三年內推出第一款汽車產品。日后,集度品牌也會成為汽車機器人落地的領軍品牌。
當然了,自動駕駛的落地要基于車,同樣也離不開路。
大會現場,百度 Apollo 展示了其 AI 智能信控系統在河北保定的落地成效,將區域范圍內的車輛通行時間平均縮短約 20%。
百度也一直在積極參與“智慧路”的打造,并打造了 ACE 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目前百度ACE智能交通引擎正在深耕智能網聯、智慧交管、智慧高速、智慧停車多條賽道,相關成果已在北京、廣州、上海、重慶近30多個城市落地。
不難發現,百度 Apollo 致力于實現交通出行的全要素智能化,譬如開創性的出行方式(自動駕駛)、不同形態的汽車產品(汽車智能化)、譬如情況各異的城市道路(智能交通)。
在 AI 技術與產業結合的當下,人們的出行生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顛覆。百度Apollo 正在全面引領汽車與交通產業的智能化變革。